第十八章、政府与法律  经伦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71305/18.html

以管制的思维约束儿童的自由天性。入学后有教师的一套理性标准,成人后有社会标准,整个都是硬性的lún_lǐ道德。

但是,这也正是理性思维最根本的硬伤,因为在理性思维的根基处没有根植“人、爱”的基因,也就是说当你选择理性思维时,你看到的只是物质条件,你不会去看有关人性的东西,这就导致你只从事件本身出发,以事论事,以理论理,进而丧失对“人性”的理解,导致“爱心”的丧失,而让理性占据绝对优势。

这正是持二元论的人,置理性于思维前端的结果,也是持唯物论的人只重视智慧而缺乏人性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人把文明基础建立在“合于二”之上的结果。

希腊人将“爱与智慧”定义为哲学的范围,说到底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二元世界,这个世界是人类占绝对主宰地位的人类世界,人类世界的一切行为构成都必须从“人性”为本原的思维方法出发,在“人原”基础上进行“爱与智慧”的行为活动,这样才能保证你的行为不致丧失人类的文明底线。当你选择一切从“人性”出发时,你才能真正践行哲学的真谛,实践“爱与智慧”的真理。

如果中国人能够普遍理解“爱与智慧”的真谛,实践““爱与智慧”的真理,就必须重新摆正“天人合一”的位置,将“人”置于前置位置,将“天”置于后置条件,用“人天合一”的思想方法来重新认识世界,完全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用全新的人性思维改造中国传统观念的理性思维,添加“爱心世界”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进入“人类lún_lǐ关系学”的境界,达到哲学的高度,从而将中国哲学推上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中国人造福祉。

二、分于三

回过头来说三观论,用三观看世界的思想方法在方fǎ_lùn中为什么叫“分于三”,而分于三怎么就不可以是合于三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三”在人类的世界观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三,在中国人理解,“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东汉·许慎《说文》。又谓三元,三气,也是指“天地人”。在西方人理解,三是三维空间、三位一体、三角定律、三棱角立物猜想等等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名词。

从这里看无论是中国人对三的理解,还是西方人对三的理解,在之后的文化发展中,“三”都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理学与西方哲学之中。

如果说中国人的文明是建立在“二”基础之上的,那么西方文明的根基是建立“三”之上的文化。

在希腊哲学中科学之父泰勒士开启了三角形的边长可以通过计算求得的定律,之后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等思想家都对“三”作了深入研究。也为后期的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提供了思想依据,更是为基督教教义理论提供了基本信条,为西方科学,哲学,神学的根找到奠基之处,这就是说西方文明的根基是建立“三”之上的文化。

我们知道当你用两眼看世界时,你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直观世界,世界是天地、正反、两极、黑白、男女等等两极世界,但是当你用第三只眼看世界时,一定看到的是客观世界,这里是你的心中世界,这里有赤橙黄绿青蓝紫,有喜怒忧思悲恐惊,这里是多彩的世界,波澜起伏的世界,这里必然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

在“三”的位置上是三点一线的三个点,无论三点此消彼长都是三分而立的,三个点无论怎么立锥,三点必分而立之。所以“三”是分的起点,在三这个界面事物的发展是分立而制的,这就为西方人的神学三位一体与政治三权分立思想提扎根之地。

无论是西方神学三位一体、政治三权分立,还是中国人阴阳论、天人合一论都是实践数学原理的学问。西方人在践行三点分立式数学原理,中国人在实践二进制数数学原理。可见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理学都是基于数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学问,为此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世界文明的知识结构,无论你的道理多么智慧英明,如果数学原理不能换算出你理论的出处,你的理论就必然是荒谬的,不值得应用的理论。

中国的《易经》之所以影响力如此深远,就因为《易经》是建立在二进制数上的理论,有数学根基,所以几千年来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回到本节话题,如果你理解了“三”的含义,你就能理解西方民粹主义产生的原因了,也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没有民粹思想的原因了。

当你看到今天英国人普遍存在脱欧心理,而德国积极争取欧洲的统一,原因就在于英国人的思想是纯粹地建立在“分于三、成于四”之间的思想,而德国人的思想比较复杂,世界近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都产生在德国,因此德国人的思想既是“合于二,分于三”的论证推广之地,也有“成于四,结于五”的思想构造。

所以你会看到德国人在积极的促成欧洲统一,而英国力图保持自己的民族纯粹性。这就是“分于三”的力量,也是“分于三”的缺陷部分与诟病之处。

柏拉图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三、政府与法律

为什么要在这一章里大篇幅的讲二元论、三观论,因为关于政府与法律这个话题很敏感,涉及到政治意图等方面


第十八章、政府与法律(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