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济济一堂中军帐 一  大唐西域少年行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50915/162.html

随着高仙芝官位的节节攀升,封常清也被擢升为判官,常在高仙芝出征时,负责留守。

高仙芝有一乳母,和高家关系甚深。乳母之子郑德诠在安西都护府担任别将,依仗着和高仙芝的私交,横行不法,安西上下却也无人敢管。

郑德诠对身有残疾的封常清也甚是轻视,常常嘲讽他。一次高仙芝出征时,封常清将郑德诠召来,关闭重重门户,阻绝一切可能救援之人。在例数郑之罪过后,封常清命人重杖六十,直接打死。至此之后,安西上下,对封常清更是敬畏。

见识了封常清的经历和手段后,岑参深深意识到,和他相比,自己的眼界太窄、心志太浅,需要磨砺之处确实还有很多。

而令岑参特别惊喜的是,封常清在文字上也颇有造诣。当然,他擅长的主要是奏章公.文,而非抒发情感志向的诗词歌赋。但岑参能看的出来,封常清热衷于鉴赏诗词。

因此,西征路上,但遇雄伟山川或偶有所思所感,岑参就会赋诗一两首,吟与封常清听。

见封常清甚是喜欢诗赋,岑参还特意量身为他做了几首,赠送给封常清,令他开心得不行。

所以方才岑参无意中背出封常清所写的奏章后,他才会那么得意。

在行军途中,繁重的协调工作全由封常清负责,岑参一开始根本插不进手。

此时岑参也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高仙芝根本没有想过让他西征,因为确实没有必要。

幸亏有封常清不断提点,岑参才逐渐明白该如何调配军粮、协调诸军、安置营寨、汇集情报……

岑参自认为入手还算快,但他还是拿不准,不知道高仙芝对他的表现是否满意。

整个西征途中,高仙芝只找过岑参一次,交代他尽快写篇讨伐石国的檄文。除此之外,高仙芝就和岑参再无交流。

一路行来,山川险恶、军务繁杂,还得吟诗作赋、草拟檄文,岑参日日都累得像条狗一样。不过,虽然劳累,他还是很喜欢如此充实的感觉。

因此,在五月初九上午抵达碎叶城南后,岑参特别想休息几日。

可是,安西军尚在搭建中军大帐之时,高仙芝就已派牙兵四散而出,分别通知数日前已到达素叶河谷的北庭军、回纥军、沙陀军、黠戛斯军、拔汗那使团和定居于碎叶城的葛逻禄人,定于五月初九日下午未时三刻,在安西中军大帐中军议,商讨征伐石国之事。

安西牙兵前往各军营盘通知之时,岑参就在封常清的带领下,在刚刚搭好的中军大帐中收拾整理、布置席次。

午时过半,席次尚未完全布置完毕,封常清和岑参忙得顾不上吃饭之时,北庭都护王正见和副都护阿史那旸,就已带着百余名北庭牙兵赶到了安西军营之中。

“怎么来的如此早?不是未时三刻才开始吗?”见高仙芝将王正见和阿史那旸迎进办公用的帐篷,岑参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封常清呵呵一笑,指点迷津道:“西征石国,调用的属国兵马虽多,然起决定作用的,唯安西与北庭耳。只要节帅和王都护商定完毕,军略也便定得七七八八了,其余兵马,俯首听命即可。”

“那后面得军议还有何用,直接发令不就行了。”疲惫的岑参不解道。


第五十八章:济济一堂中军帐 一(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