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龙虎山下来的道士  神级修复高手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7375/889.html

骨子里,何况是别人?

李易风的优势太大。

无论从哪方面看。

……

表面看俞楠最近的工作重心已经从京金国际转移到高金投资,她和庞初心可以看作是凌雨晴在高金总部的左膀右臂。实际她对京金国际仍然有着一定的掌控权,吴暖情仍然需要他。

表面看她最近的行动都是在商界。

实际她在龙族和三界之在周旋什么,没人知道。

唐阳羽不知道,李易风却知道一些秘密。

此刻的俞楠正在一个茶馆里见两个人,这两个人是两个道士。一个年老的,一个年幼的。老的大概60岁出头,年幼的则只有十几岁。

俞楠亲自给大小两个倒是泡茶。

道士的道袍已经很破旧了,都留着长发,长发用一个破旧的类似于筷子似的簪子挽着。

远处看分不清是道士还是乞丐。

反正这俩人挺落魄的。

而这两个落魄的不起眼的道士的身世却大的吓人,因为他们来自龙虎山,他们还都姓张。

龙虎山山之得名有二说,《广信府志?山川篇》谓其为象山山脉之一支,历台山西行数十里,折而南,分两支,环抱状若龙盘虎踞,故名;《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

龙虎山之所以闻名,一是有赖于其山水秀丽可人,二是得益于道教天师派祖庭所在地的影响,且有左河水诗云:“碧水丹霞踞虎龙,洞天福地隐仙庭。道陵纵使神行远,仍让妖魔惧逞凶。”

所以人们提起道教也往往想起“道都”之称的龙虎山。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华府化史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后仇地远鬼孙球战闹闹考月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然而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后地远科独敌察陌冷阳敌毫

大小道士从天师府下来,目的很明确,是天师府不能错过这千年一次的寻龙之旅。

华府境内一直关注龙脉和龙塚的可不仅有龙族,天师府也一直在密切关注。

年纪大的老道叫张出尘,小的叫张入尘。

这俩人是祖孙俩。

而且天师府带尘字的都是张天师的嫡系血亲,相当于龙族之李易风这种正统血统的核心人物。

所以人不可貌相,这一个出尘一个如尘悄然来到京城之地,他们很快会在两个龙尊之做出一个选择。而他们选择的结果将对双方的实力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

可俞楠一点紧张的样子都没有,大场面她见识的太多了,三界之没有她搞不定的人,所以没什么大不了。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x.l

cer;


第895章 龙虎山下来的道士(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