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章 ?一鸣集团是全能型企业?【求订阅】  大国智能制造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wap.88dus.win/142526/609.html

这个买卖特别合算!

许振鸣简直跟送技术一样,几乎都没赚钱。

这套专利技术若是拿到国际市场上转让,没有三千美刀,哪家公司愿意做这种傻事?

所以桂长树特别感动,签完协议后握住许振鸣的手不停的摇动。

“许组长。朱雀i和朱雀ii系列芯片,我都会安排在鸣芯制造公司来流片。”他决定投李报桃,用订单来感谢许振鸣。

得到这项技术以后,长弓集团下属的好多秘密部门和单位,又可以研发适合自己行业的特有计算机芯片。

桂长树怎么不高兴?

而许振鸣却不看好长弓集团的研发能力,只能修修补补,却不能创造性的拿出新产品。

龙腾eda软件发行了这么多天,还没听说长弓集团拿出什么功能性的芯片组。这个时空和另一个时空相同,华国的芯片设计水平,目前仍在是起步阶段。

但长弓集团愿意掏钱买技术,许振鸣何乐而不为?他当场就和桂长树敲定细节条款问题,就等着银河项目组龙教授的报告。

4月30日,下午两点半左右。

龙教授的团队专业终于完成朱雀i和朱雀ii系列芯片的测试工作。龙教授带着一百多页的测试报告来到许振鸣的办公室内。

“桂总,朱雀i cpu来研制银河iii,我能确保银河iii的峰值超过 1000亿次。”他笑容满面的给桂长树汇报情况。

倘若计算峰值超过1千亿次每秒,银河iii就是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米国的蓝色巨人公司也没有同类产品能与之匹敌。

超级计算机一直是世界科技强国竞争角力的战场,米国、岛国和华国在互相追赶,暗中较劲。

在另一个时空,“天河”超级技术算机的性能引起米国的嫉妒,禁止高性能的cpu流入华国。天河超级计算机系列产品的计划因此而停顿下来。

但现在嘛,只要长弓集团愿意掏钱,许振鸣还是愿意用朱雀i和朱雀ii两个系列的芯片继续为国效力,研发更快的cpu。不掏钱,用爱发电,他肯定不会干那种傻事的。

“许组长,既然朱雀系列cpu没问题,咱们今天把专利转让协议和订单敲定。”

桂长树此时很激动。

银河iii若是超过米国的所有超级计算机,也有他的一份功劳,怎么不高兴?

“对对对,桂总说得对。银河iii的芯片采购计划应该立即敲定好,不要耽误研发计划。”龙教授的心情跟桂长树差不多,决定用大订单来回报一鸣实验室。

看着他们俩红光满面的笑脸,许振鸣笑嘻嘻的点点头,拿起电话把胡春梅喊来,让胡春梅立即准备签约的文件资料。

不多久,许振鸣和桂长树在龙教授的见证下,签订好朱雀系列芯片专利技术的转让协议。

签完技术转让协议,桂长树和龙教授两人跟许振鸣开始洽谈,讨论银河iii超级计算机芯片组供货的细节条款。肖玫被胡春梅请来,一起参与起草订货协议的起草工作。

“乙方必须在pu样品给甲方,必须在b的内存条样品给甲方。若不能完成以上产品的供货,乙方应该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这项条款行不行?”

肖玫一边打字,一边把拟好的条款朗诵出来,请许振鸣和桂长树等人商讨。

“嗯…时间的提前量有点少。倘若一鸣实验室完成不了这种设计任务,我们项目组还要跟外商联系订货,时间就非常紧张了。”

龙教授皱着眉头,对许振鸣设定一个月的提前量有点不放心。

桂长树不懂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但为了确保银河iii项目的研发进度,也不由自主的点点头。他支持龙教授的意见,认为许振鸣设定的时间提前量有点少,应该提前两个月告知长弓集团的银河项目组。

然而许振鸣却不同意他们两人的意见,“支持3d技术和vgl标准的64位gpu芯片,全球都没有现成的产品。必须要重新研发,还有哪家公司能比我们一鸣实验室的研发进度块?”

“同样的道理,1gb的内存条也没有现成的产品。任何一家外商企业接到你们长弓集团的订单,都要重新研发。谁能保证在b内存条?”

许振鸣含着笑问龙教授。

他说得这些问题都是事实,龙教授最清楚。

龙教授其实是立功心切,想要早日把银河iii超级计算机拿出来。

在超级计算机行业,米国、岛国和华国,一直都在暗中角力。他担心银河iii还没问世,就已经落后岛国和米国的新型超级计算机。

许振鸣能理解他的心情,微笑着摆摆手,“龙教授,你们项目组可以把银河iii设计成可升级模式。不行就增加朱雀ii的芯片数量,把峰值提高到1万亿次,97年的最快超级计算机肯定是银河iii喽。”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资金不足啊。我们银河iii还要从ibm购买硬盘阵列柜和服务硬盘,项目资金不够用。所以,诶…”龙教授摇摇头。

听到这话,许振鸣反而笑了,“龙教授。干嘛要买老外的硬盘阵列柜和服务器硬盘?”

“不买老外的,国内要企业生产硬盘吗?”龙教授不以为然的叹气,看向许振鸣的目光有些无奈。

国内的大学那么多,科研机构也有不少,却没一家单位立项研发硬盘技术。

这种吃力不讨好、投入精力大、出成果慢的项目,无人问津。

即便龙教授自己的团队,其实也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研发硬盘技术!

造不


第六百二章 ?一鸣集团是全能型企业?【求订阅】(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